扫一扫,慧博手机终端下载!
位置:首页 >> 宏观经济

研究报告:新时代证券-宏观专题:中美经济周期分化,人民币何处何从?-180522

股票名称: 股票代码: 分享时间:2018-05-23 09:01:50
研报栏目: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: (PDF) 研报作者: 潘向东,刘娟秀
研报出处: 新时代证券 研报页数: 14 页 推荐评级:
研报大小: 1,634 KB 分享者: lao****ng 我要报错
如需数据加工服务,数据接口服务,请联系客服电话: 400-806-1866

【研究报告内容摘要】

        中长期人民币汇率承压源于中美经济周期分化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汇率中长期走势是由两国的相对经济周期决定的,人民币贬值压力根源在于中美经济周期分化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【慧博投研资讯】次贷危机之后,美联储采取了降息、再贷款、量化宽松等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,避免了恶性通货紧缩,同时,改善了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(慧博投研资讯)经过去杠杆、市场出清,美国经济逐渐恢复活力。在特朗普政府供给侧改革推动下,美国潜在经济增速和实际经济增速都可能进一步提升。  
        次贷危机之后,中国以拉动内需的方式应对外需疲弱。积极的扩张政策导致了产能过剩,进而使投资收益率下降,对境外资本吸引力下降的同时,国内资本也积极寻找出海机会。2015年,中国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目前中国宏观杆杠率趋稳,但是去杠杆尚未完成,市场也未完全出清,中国经济还没有进入"新周期",经济下行压力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,人民币或将继续存在贬值压力。  
        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压源于中美利差缩小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利差反映了两国资本收益率差异,利差和汇率存在相关关系。持续缩窄的中美利差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。中美利差仍有进一步缩窄的可能性,进而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,因为美国经济的向下拐点未到,通货膨胀可能继续上升,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缩表,以及美债供给仍会增加,美债收益率仍存在上涨空间。  
        主动去杠杆和防风险,有效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汇率和风险溢价调整后的利差有关。经过2017年去杠杆,中国宏观杠杆率趋稳,债务、资产价格风险已大幅降低,2018年主动去杠杆将继续降低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。虽然中国债务、资产价格风险大幅下降,但是,要警惕新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新风险。另外,中美贸易摩擦大幅缓解,市场避险情绪回升,削弱了人民币贬值压力,但是还要关注中美贸易协商进展。"开放红利"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来源,未来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,很可能是中国做出一定的妥协,那时中国将扩大对美进口,加大金融等服务业的开放,资本管制也可能放松,短期内可能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,但长期内有利于中国完善产权保护体系、加强市场竞争、吸引外资,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,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。  
        未来美元指数仍有进一步上行空间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2018年3月以来,美国国债收益不断上升,未来美国相对欧日的经济优势可能继续保持,美元指数还有上行空间。美元指数上升通过两个渠道施压人民币汇率,一个是当美元指数变动时,为维持一篮子货币稳定需要人为地调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,另一个是,美元指数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美元的供求,这个渠道背后深层次影响因素还是美国相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、利差、风险溢价等。  
        人民币中长期何处何从取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短期内中美两国经济或将继续分化,从而施压人民币汇率。中长期来看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取决于中美两国供给侧改革的成果。如果中国供给侧改革顺利,中国经济将进入"高质量发展"的"新周期",而那时美国供给侧改革成效不那么显著的话,美国经济出现拐点,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预期将会消除,并可能转为升值。如果中美两国供给侧改革均很顺利,很可能会形成新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,那时人民币对美元也将转为稳定。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,但仍要继续推进,并采取协调的货币政策、资本管制、汇率政策,来规避汇率风险,从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。  
        风险提示:关注美国经济走势、中美利差以及美元指数走势  

推荐给朋友:
我要上传
用户已上传 11,410,411 份投研文档
云文档管理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
客服电话:400-806-1866     客服QQ:1223022    客服Email:hbzixun@126.com
Copyright@2002-2024 Hibor.com.cn 备案序号:冀ICP备18028519号-7   冀公网安备:13060202001081号
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,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,请联系我们,谢谢!
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06-1866 举报邮箱:hbzixun@126.com